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四川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财政部四川监管局:健全防止返贫机制 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开发列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习近平总书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保持脱贫成果持续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尤为重要。为巩固脱贫成效,构建长效机制保证长远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返贫风险分类监控预警机制 

  一是科学分类识别易致贫、返贫户。根据非贫困户和已退出贫困户脱贫户现有的产业、就业及家庭收支状况,因病、因残、因缺劳力等致贫因素,综合分析判断非贫困户致贫因素,已脱贫贫困户返贫因素,将致贫返贫类型分为边缘户、监测户和兜底户。 

  二是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提前介入”的预警机制。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对边缘户、监测户和兜底户风险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分层设防、分层干预、提前预警,切实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跟踪观测、定期评估。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要定期上门走访,落实帮扶措施,了解帮扶对象相关情况,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及时掌握动态变化,随时调整风险等级。另一方面,正向激励、反向预警。对风险级别逐步下降的边缘户和监测户,由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对风险级别呈上升趋势的边缘户和监测户要提前介入,及时提醒帮扶责任人,详细了解风险上升的原因,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返贫。 

  二、建立健全分级施策帮扶体系 

  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脱贫户在保持扶贫政策不变、帮扶措施不少、支持力度不减的前提下,进行分级管理、分级施策,提高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边缘户和监测户重点帮助谋划项目、理清思路、发展产业、继续加大输血力度,确保具备劳动能力的家庭发展特色产业,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重点加强科技培训、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确保具备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有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或稳定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引导其加入新型经营主体或自主创业,适时开展市场适应能力的训练,着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激发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热情,最终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其独立发展。二是对无劳动力的边缘户、监测户,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土地出租、代种代养、设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解决增收问题。同时,切实保障教育、医疗、社保等政策补助,织牢民政兜底救助政策。 

  三、建立健全扶贫支撑体系 

  对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物”,更要着眼于对“人”的投入,兼顾教育、医疗、社保、生态等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推进,能为贫困人口免除后顾之忧,为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完善教育扶贫支撑体系。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完成与就学需求相适应的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大力提高普通高中普及程度,落实高中阶段学生免学费、国家助学政策和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取暖计划等。 

  二是完善健康扶贫支撑体系。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消除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有效途径,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和“三保三补三基金”医疗保障政策,最大程度降低深度贫困县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医疗负担,支持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贫困患者在县域内住院、按规定异地住院、特殊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占比均控制在省定的控制范围内等。 

  三是完善兜底保障体系。坚持无劳动能力的政策兜底户实行低保全覆盖。脱贫户中和新增贫困户因家庭状况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发展产业、就业,或因残、因病、因灾导致家庭极为困难、极易返贫的,符合低保政策的,要按程序及时纳入低保范围,统筹救助资源和扶贫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四是完善风险保障体系。脱贫户出现返贫现象,往往并非一种因素导致,事前难以预计。建议各级财政在专项扶贫资金中按适当比例设立返贫风险保障金,为因突发原因导致贫困的脱贫户予以适当补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鼓励主动创业、主动就业、主动生产,引导他们走出贫困,再次踏上致富奔康之路。 

  五是完善生态支撑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开展公益林建设,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生态建设,继续巩固生态公益岗位成果,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 

  四、建立健全激发内生动力的增收致富渠道 

  脱贫政策的完善和保障体系的建立,说到底只是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优良条件,只有激发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让贫困户增收致富有路子有门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彻底杜绝返贫现象出现。 

  一是不断丰富产业扶贫手段。整合产业政策,打好组合拳,促进贫困户增收。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返乡下乡人员到贫困地区利用农户或村集体的闲置民房、学校、会场等场地,建立“扶贫车间”;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入股分红、就近就业的扶贫模式,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防范机制,为贫困户量身打造特色种养业保险,降低贫困户因自然灾害、疫病和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二是不断提高就业服务力度。企业需要熟练技术工人,而贫困人口缺乏职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找工作存在现实困难。可借鉴国外就业机构相关做法,将面向贫困人口的各类培训和就业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统一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服务机构,为贫困人口培训和就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就业率。同时,加大开发养老护理、社会治安协管、护林绿化、乡村道路维护、地质灾害监测、乡村保洁、劳动保障协理、村残疾人工作服务等公益岗位。 

  三是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建立扶贫金融服务工作档案,加大对扶贫产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信贷业务,大力开展涉农信贷保险和政府分险的信贷业务;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扶贫产业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落实尽职免责要求,确保信贷资金精准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  2020年0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