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监管局:深化监管协同 助力财会监督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明确将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四川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财会监督的决策部署,紧扣财政监管工作“加强、聚焦、优化”六字工作方针,以深化监管协同为抓手,着力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财会监督新格局,推动财会监督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攻坚”转变,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聚焦职能互补,共绘财会监督“同心圆”
以打破部门壁垒、贯通监管链条为目标,推动形成跨领域、多层级、多维度的协同监管格局。一是厘清职责边界。梳理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证券监管等各类监督的权责关系,明确检查重点,按职能职责对相关领域开展日常监管,对需共同监督的重要领域、重点事项、重大问题开展联合监管,力求不增加被监管单位负担,同时增强监管精准性、实效性。二是健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财会监督的专业特点和优势,联合财政、审计、金融等省级部门建立财会监督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构建“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实现监管资源整合与风险联防联控,推动跨部门问题整改形成闭环。三是加强内外互补。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力量参与监管,通过座谈沟通、购买服务、专家咨询等方式,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财务风险预警等工作的精准性。
二、锚定监管协同,构建联动共治“新格局”
围绕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协同路径,紧盯关键领域风险隐患,切实维护经济安全与群众利益。一是强化数据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畅通财会监督数据信息共享渠道,为跨领域风险识别提供支撑,双方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一查多用”。二是细化协同范围。结合四川实际,明确重点协同监管领域,共同开展上市公司年报分析等会计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三是优化协同手段。强化“线上监测+线下核查”双轮驱动模式,充分运用部门监管数据库、行业监管平台等大数据,提高监管效率。
三、聚力效能提升,打造监督能力“强引擎”
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监管手段从“传统人工”向“智能精准”升级,全面提升监督效能。一是推动人才共育。推行“导师制”传帮带和“案例式”教学,锤炼干部专业素养和攻坚能力。积极参加监管业务培训,聆听各行业专家授课,重点提升干部队伍在会计准则应用、证券法规解读等方面的能力,打造复合型人才。二是优化结果运用。用好用活各部门公开案例,深入分析典型案例和重点领域,总结探索联合监管经验做法,构建“案例沉淀-规则迭代-能力提升”转化链条,形成示范效应。三是注重数据分析。在部分专项工作中,探索加强数据分析,在全面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各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输出多维度风险画像,利用穿透式监管方式,进一步提升发现线索的能力。
四、坚持党建引领,书写融合互促“新篇章”
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探索“红色引擎”驱动监管协同的创新实践。一是组织共建。将财会监督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党支部联建联创,推动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二是队伍共抓。以共同开展课题调研、分享典型案例等“小切口”为着力点,加强业务人员业务交流,推动协同机制取得实效、落到实处。三是廉洁共筑。结合典型案例,联合开展警示教育,共享廉政风险防控经验,筑牢监管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附件下载: